
1.3万年前的美洲大陆上,早期人类靠什么生存?过去科学家只能通过石器、猎物骨骼等间接证据推测。但近日,对美国蒙大拿州克洛维斯文化墓葬遗址的分析智赢策略,给出了直接答案:通过稳定同位素分析,科学家发现当时人类的饮食中,约40%来自猛犸象,其他则是麋鹿、野牛等大型动物。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克洛维斯人的生存方式,还为猛犸象灭绝提供了新线索。下面带你看这项改写史前饮食史的研究。
科学家发现了首个直接证据,证明古代美洲人主要以猛犸象和其他大型动物为食。这项研究不仅让我们更清楚早期人类如何在美洲快速扩散,也为冰河时代大型哺乳动物灭绝提供了新视角。
研究人员通过稳定同位素分析,还原了美国蒙大拿州一处1.3万年前克洛维斯文化(Clovis culture)墓葬遗址中,一名婴儿母亲的饮食结构。
在此之前,科学家只能通过石器、猎物骨骼等间接证据,推测史前人类的饮食。而这项发现支持了“克洛维斯人擅长捕猎大型动物,而非主要采集小型动物和植物”的假说。
克洛维斯人生活在约1.3万年前的北美大陆。当时,猛犸象等动物在亚洲北部和美洲大陆广泛分布,它们会进行长距离迁徙,成为高度移动的人类获取脂肪和蛋白质的可靠来源。
该研究的联合首席作者、麦克马斯特大学的詹姆斯·查特斯(James Chatters)说:“专注捕猎猛犸象,能解释克洛维斯人为何能在短短几百年内,从北美扩散到南美。”
联合首席作者、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考古学教授本·波特(Ben Potter)说:“让我惊讶的是,这一发现与其他遗址的数据高度吻合。例如,克洛维斯遗址中发现的动物遗骸,以大型哺乳动物为主;他们使用的投射尖状器很大,安装在飞镖上智赢策略,是高效的远程武器。”
波特表示,捕猎猛犸象让克洛维斯人拥有了灵活的生活方式。这使他们能迁移到新地区,而不必依赖当地的小型动物——不同地区的小型动物种类差异很大。
“这种流动性与我们观察到的克洛维斯人技术和定居模式相符,”波特说,“他们的移动性很强,会将石料等资源运输数百英里。”
研究人员还原克洛维斯人饮食的过程如下:首先,他们分析了其他研究人员此前发表的“安齐克1号”(Anzick-1)遗骸的同位素数据——这是一名18个月大的克洛维斯婴儿。
通过调整哺乳对同位素数据的影响,他们估算出了婴儿母亲的饮食结构。阿拉斯加稳定同位素实验室主任、该研究作者马特·伍勒(Mat Wooller)说:“同位素能反映消费者饮食的‘化学指纹’。”
“通过将其与同一时期、同一地区的潜在食物来源的同位素进行对比,就能估算出不同食物在饮食中的占比。”
研究团队将这位母亲的稳定同位素“指纹”,与同一时期、同一地区的多种食物来源进行了对比。结果发现,她饮食中约40%来自猛犸象,其余则来自麋鹿、野牛等其他大型动物。
而过去被认为可能是重要食物来源的小型哺乳动物,在她的饮食中占比极低。最后,科学家还将这位母亲的饮食,与同一时期其他杂食动物和食肉动物(包括美洲狮、熊和狼)的饮食进行了对比。
结果显示,她的饮食结构与“剑齿虎”(scimitar cat)最相似——剑齿虎是专门以猛犸象为食的动物。研究结果还表明,早期人类可能加速了冰河时代大型动物的灭绝,尤其是在环境变化导致这些动物栖息地减少的背景下。
波特说:“如果气候变迁导致某些大型哺乳动物的适宜栖息地减少,它们就可能更容易受到人类捕猎的影响。而这些人类是非常高效的猎手。”
查特斯补充道:“在欧亚大陆经过1万年磨练的高度复杂的狩猎文化,遇到了在环境压力下缺乏应对经验的大型哺乳动物群体——这就是当时的情况。”
波特和查特斯表示,这项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,他们就研究内容和意义,与美国蒙大拿州和怀俄明州的原住民进行了沟通,听取了他们的担忧和意见。
他们说:“就与原住民遗产相关的问题咨询原住民,是重要且符合伦理的做法。”他们与“黄石人民”组织的执行主任沙恩·多伊尔(Shane Doyle)合作,多伊尔联系了蒙大拿州、怀俄明州和爱达荷州的多个部落政府代表。
多伊尔说:“部落的回应是感激和认可智赢策略,他们很高兴能参与其中。”“我祝贺研究团队取得这一惊人发现,它揭示了克洛维斯时代原住民的生活方式。同时,我也要感谢他们在整个研究过程中,对部落的包容和尊重。”
億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